首页 武馆简介
教学内容 照片欣赏 养生专栏
开设班次 English
太极用品 联系方式
在线视频播放

【精彩视频推荐】

  太极拳各门派动作差异很大是什么原因

太极拳各门派动作差异很大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5/6/15 23:21:31
,

常有太极拳爱好者纳闷:陈式太极拳刚得像放炮,杨式柔得像流水,武式小步紧凑像猫步,武当太极拳仙风道骨,飘然若仙,为啥同一套拳能分出这么多模样?这不是“正宗之争”,背后藏着三个实在的原因,搞懂了才明白太极拳的“变”与“不变”。

第一,起源用途不同,实战需求逼出动作差异。陈家拳是结合少林拳是为了上战场拼命,内外结合,所以保留一些快慢相间的动作,跺脚震脚快速出拳等等。动作带着股子狠劲。到了清代,杨露禅进京城教拳,因为兼学数家,太极拳趋于成熟,以绵绵不断柔和为主。再说当时学生都是当官的老爷,就想活动身子骨,还得姿势好看。于是杨式太极拳起初叫做绵掌,更适合在院子里慢慢练。就像南米北面,一开始就是环境逼出来的选择。

第二,传承人特点不同,个人习惯融进拳架里。太极拳讲究“人传拳,拳随人”,传承人自身条件会悄悄改变动作。比如武式创始人武禹襄个子不高,走路讲究灵活,练拳时自然步幅小、动作紧凑,“含胸拔背”的劲更适合小个子转身变向;孙式创始人孙禄堂原本练八卦掌、形意拳,自带“直来直去”的发力习惯,把这些步法融进太极拳,就形成了进退连贯、步法轻快的风格。老一辈传拳不是照课本抄,就像厨师炒菜凭手感调味道,拳架里自然带着个人的影子。(广州太极拳  广州抬起学习  广州八卦掌  道家养生功  广州少儿武术)

第三,时代需求变了,功能细分让动作“各长各的”。过去练拳要么为打架,要么为修身,现在用途多了:比赛套路为了好看,把“玉女穿梭”的转身幅度加大,甚至加几个跳跃动作;养生派更看重舒服,把“起势”站桩时间拉长,呼吸配合得更慢;传统派则死守老规矩,发劲时该“哼哈”出声就出声,步法虚实必须分明。就像手机从只能打电话,变成拍照、导航啥都能干,太极拳也在根据不同人的需求“长本事”。

这些差异看着像“分家”,其实是太极拳的“活法子”——从战场到客厅,从防身到健身,每个时代都在给拳架“打补丁”。但不管怎么变,“松腰沉胯”“头顶像被线吊着”“用意念带动作”这些核心没变,就像各地方言不一样,但都说的是中国话。与其纠结哪个门派“最纯”,不如想想自己要啥:想练爆发力就选陈式,图舒服养生就选杨式,个子小想灵活就练武式——没有最好的门派,只有最对脾气的练法,这才是太极拳传了几百年的真相。(广州太极拳  广州抬起学习  广州八卦掌  道家养生功  广州少儿武术)


 
 
  上一篇:掌握这六个要点,提升太极拳的习练效率 下一篇:简单有效的内家功法——走圈!  

天下太极出武当,练习武当太极拳,延年益寿,强身防身,消除亚健康,开发智力!

广州三丰太极拳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址:www.wudangkf.com
电话:13826221703 广州太极拳 白理潮道长博客 广州武术
信息产业部备案:粤ICP备10059331号-1

友情链接:武当太极道 武当道家养生院 武当太极 少儿武术 防水材料 防水卷材 基础工程 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