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馆简介
教学内容 照片欣赏 养生专栏
开设班次 English
太极用品 联系方式
在线视频播放

【精彩视频推荐】

  太极拳三“顺”方法和要领

太极拳三“顺”方法和要领
发布时间:2024/12/28 19:09:28

,

1、身顺

身顺,练习太极拳的首要、秘要,身顺才能体松,体松才能气通,才能力沉。太极拳的修炼旨在求一个“松”字,只有做到松,“沉”“灵”“空”才能不期而至,而松来源于顺。太极拳行功走架,体内气之流动,有赖于通道的畅通无阻,只有身顺,才能使体内通道畅通,元气畅通无阻,才能“气遍身躯”,“无微不至”。身顺即能“意到、气到、力到尸,反之,则“意不能到,气不能来,力不能至”。

身顺则劲生,身悖则气滞。身躯之“松、沉、轻、灵、空”,皆来源于“身顺”。“身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广州太极拳  广州太极拳学习  广州太极拳培训  广州少儿武术 广州八卦掌 道家养生功  道家文化)

(1)头部:包括顶、颌、项等有关部位。

顶:“虚灵(领)顶劲”“顶头悬”。

既像有东西顶在头上,又像有一条无形的引线垂直地牵引着头顶。即顶要平正,顶平头即正。头部不可俯仰、歪斜、摇晃,必须保持头的正直,反之就失去了“顶劲”。

颌:下颌微向里收,下颌能内收,头自然能上顶。

头能上顶,神气自然能贯顶。但内收切勿过度,过度也会影响头的自然正直。

项:自然竖直,与衣领的后部微贴。

肌筋骨节要放松,切忌僵硬,也不可歪斜扭曲。

(2)躯干:包括胸、背、腰、臀、裆等有关部位。

“含胸”两字,主要是与外家拳的“挺胸”相对而言。意即不要使用练外家拳的方法练内家拳。如果含胸过了头,成为“缩胸”,仍然会造成血脉不和,气滞于背,甚至会损坏人体体形。所以,舒胸顺背的提法比较准确。

胸:要虚。

舒松而含虚,有自然内含的意思。切忌挺胸,也不可内含过度而形成“凹胸”,按照陈微明先师之意宜作“舒胸”。

脊:要直。

脊梁和尾阊都要自然地中正垂直,不可偏斜。脊椎骨节节放松而沉落,遇有开合,转动等变化时要轻。灵而不流于飘浮,沉着不流于呆板。

背:要拔。

自然正直而挺拔。即背肌舒展而有微微鼓起之意,使气贴于背。但不可弓背或佝偻等现象。

腰:要松。

松沉塌住;腰如轴立,以便身体保持中正安舒之势,既不可挺腰腆肚,也不可低头哈腰。还须注意收腹,命门穴后突。(广州太极拳  广州太极拳学习  广州太极拳培训  广州少儿武术 广州八卦掌 道家养生功  道家文化)

臀:要垂,要敛。

坐身时下垂而内收,不可向后或左右撅起。迈步时戒扭臀现象,关键在于骨盆端正而不摇晃。

裆:要圆,要撑。

撑圆合住,使两腿有力,底盘稳固。裆下会阴穴与头顶百会穴成一条无形的垂直线,即全身纵轴之所在。唯有头顶裆落,提顶吊裆才能保持“立身中正安舒”。

(3)全身要求。

在古今诸多拳论拳经中不乏“立身中正”、“尾间中正”、“中正安舒”等类术语要言,而且都突出了“顺”,强调“中正”之理,把握全身要领,以上这些也属王其和式太极拳“身顺”的范畴,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虚灵(领)顶劲

意向上,神之泥丸,头顶自然上领,自然则虚灵,在形乃下颌微收,照应喉头,从喉分经两耳根,上合百会,若一线上提,一身如吊空中,故将此顶式喻为“顶头悬”。顶虚灵,神贯顶。头正,身躯自然端正,如此可保持颈椎脊柱的自然垂直状态,从而确立一身核心和真中,为中正首要而统领一身。虚灵,即神清身轻,步稳手活,乃“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准确地做法是意想我之身体无比高大伟岸,百会上接天际,涌泉下踏地心。而百会不动,节节放松下垂,一直松到足底,感觉足底产生向上升腾之内劲贯注全身百骸。

尾闾中正

敛臀圆裆,尾闾前卷,自成下插之状。“尾阊插”与“顶头悬”上下对拉拔长且相互呼应,确保了一身重心垂中不偏,进而确立尾闾中正。身躯之转变,步法之转换,定向转规,全在尾阊活转。顶头悬,尾闾插,意贯上下,腰脊松开,节节虚对,是为中正又一机要。(广州太极拳  广州太极拳学习  广州太极拳培训  广州少儿武术 广州八卦掌 道家养生功  道家文化)

腰为主宰

太极拳修炼,时时不忘腰,方能达身顺。太极拳论告诉我们,“腰脊为第一之主宰”,“腰如轴立,气若轮行”,“刻刻留意在腰间”。太极拳行功走架,必须以腰为主宰,必须以腰带臂,以臂带手,节节传递,节节贯串,“心要静,体要顺,时时想腰不忘腰”。

腰为主宰而统领全身,上下相随,左右相系,胯膝足肩肘手随身活转,一体如轮,圆转如意,变换适中,浑然一体,处处自然和顺。

2、气顺

《十三势歌》曰,“变转虚实需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十三势行功心解》云:“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也”。

气在身体内的顺遂,与太极拳系统目标中的健康、延年益寿关系极大,所谓“顺则生”、“通则不痛”,就是说身躯中气顺遂了,通畅了;人就不生疾病。通过习练太极拳,身体中的气顺遂,百病不侵。

如何做到气顺遂,太极拳架子的“校正”是必要条件。拳架套路是各派太极拳先贤通过几代人的实践,不断探索,逐步完善传递下来的。作为初学者就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师父所教授的拳架来练习,即为“形似”。在掌握了正宗拳架的基础上,习练者还需要认真地去体悟,反复琢磨,在找到了正确之处,才能掌握正确架子的习练方法,千万不可浅尝辄止。架子正确的练法是“气顺遂”的前提。


这里所说的顺遂,与我们常讲的“沉着”是对应的,要在沉着中运气,在沉着中体会气与动作的顺遂,结合起来,就会更好地使气入骨人心。

3、拳势顺

所谓拳势顺,是指站桩、行拳走架、推手及散打之姿势的顺遂。

《太极拳论》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曰:“其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动中求静,此太极拳十要,学者之不二法门也。”“周流通畅,不黏不滞”。(广州太极拳  广州太极拳学习  广州太极拳培训  广州少儿武术 广州八卦掌 道家养生功  道家文化)


这里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1)拳架。这里主要说打拳的姿势。

武当太极拳四顺,即顺腿、顺脚、顺手、顺身,四者何以能顺?细分之,是手向左去,身顺之去;腿向左去,脚亦顺之去。唯顺脚时,先将脚尖撩起,随势而动,切记不可抬高移动身之重心,向右亦然。

这里所讲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原则,即为顺,这四个方面顺了,身躯可以说是处处顺了,人体内部才可能畅通无阻,所做的动作和发出的劲儿才会是周身一家下的整劲,这对于锻练身体,推手技击等,无疑都是十分必需的。

(2)推手及散手

“顺”是太极拳借用过来运用于推手技击,包括散手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太极拳运动的根本特点。与人推手,对方用“刚”的方法来击我,我不与之对抗,而是顺着对方来力的方向引进,使对方之力在我身上不起作用,这样我顺了,对方就处于背势,而顺背是同时出现的,违背了这种操作方法,就不是太极拳的技击方法。

(打手歌)原文为:“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则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有人以快步走路不慎被绊而跌倒为例,来说明“上下相随”与否的道理,为什么会跌倒,只能是因为上下不随所致。如果思想上有警惕性,能及时跨越障碍,或者当脚下被绊的一刹那,上身能够相应地及时刹车,克服运动惯性,使身体前倾不超越底盘的范围,将不会跌跤。所以说,跌跤的原因就在于上下不相随,在推手、散手的攻防运动中,如能做到上下相随,即能使自己的重心始终保持在底盘范围似内,就不会被击倒。

关于“粘连黏随”这四个字,就是要实现“粘”的效果,“粘”就是我顺人背,双方在接触中运用棚捋挤按四法,在变换中,我黏住对方,与对方紧挨相连,不让对方走脱,我必须紧紧跟随,寻找时机,使自己处于顺势,对方处于背势,我则必胜无疑。

说一千道一万,离不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太级拳理论。他们已说的很明白很深奥,目前还不可能超越。不管那个流派的太级拳从根上讲都要依据老祖宗的拳理来讲拳授拳传拳练拳。(广州太极拳  广州太极拳学习  广州太极拳培训  广州少儿武术 广州八卦掌 道家养生功  道家文化)


 
 
  上一篇:傻三年、悟三年、练三年”!太极人心得 下一篇:简单有效的内家功法——走圈!  

天下太极出武当,练习武当太极拳,延年益寿,强身防身,消除亚健康,开发智力!

广州三丰太极拳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址:www.wudangkf.com
电话:13826221703 广州太极拳 白理潮道长博客 广州武术
信息产业部备案:粤ICP备10059331号-1

友情链接:武当太极道 武当道家养生院 武当太极 少儿武术 防水材料 防水卷材 基础工程 会计师